正在加载

易经学习-罗经的地盘、人盘和天盘运用!-易经怎么入门-易经周

  • 作者: 小编伊伊
  • 时间:2023-07-21


易经学习,罗经的使用,地盘人盘天盘

罗盘古称罗经,是堪与学者经天纬地的工具,堪舆师使用罗盘格龙、立向和消砂纳水,为人们选择相对理想的居住、丧葬环境。罗盘因流派和产地的不同而各异,层数或多或少,体制复杂,内容各异。各种罗盘的层数加起来共有五十多层。因此,罗盘也就成了堪舆学术的一部大百科全书。

然而,罗盘的精髓却只有少数几层,最基本的只有三盘:地盘、人盘和天盘。其他诸盘是对三盘的注释和进一步的具体化,是为三盘服务的。地盘、人盘、天盘都将地平面360度均分为二十四等份,称之为二十四山或二十四向。十二地支与八干四维间隔排列。北方壬子癸,东北丑艮寅,东方甲卯乙,东南辰巽巳,南方丙午丁,西南未坤申,西方庚酉辛,西北戌乾亥,每山15度。但人盘比地盘是逆时针旋转了7.5度,天盘比地盘顺时针旋转了7.5度。三盘各有妙用。

地盘,因为位居罗盘的内层,所以又称为内盘。由于内盘的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完全重合,所以又有子午针的名称。地盘,所有堪舆流派都用之,用于格龙、定向,人盘和天盘,却并不是人人都明白的。自杨公创制天盘、赖布衣创制人盘以来,堪舆界一直众说纷纭。有说对的,有说错的,有说是后人伪造的,一千多年来熙熙攘攘地争论不休,没有定论。为了澄清历史,还罗盘三针的本来面貌,也为了堪舆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必要用现代科学理论来阐述罗盘三针的来历和科学道理,借以揭示天人二盘的天机,以解世人之疑惑。

一、为什么要用地盘格龙、定向

要讲清这个问题,先要从地球磁场及其作用说起。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磁体,磁力线沿着地球表面径向分布,在一定的时间长河中,地球磁极处于相对恒定的状态。地球的磁极位于极地附近,与地球的南北极存在一个偏角,称为磁偏角。磁偏角的大小随所在地区的经纬度而有大有小。在指南针发明以前,人们无法认识地磁,更谈不上利用二字。指南针发明以前,古人是用日晷和望星来判断方位的。

指南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用磁性物质——四氧化三铁制成的,由于磁场同性相吸、异性排斥的原理,指南针的北极永远指向地磁场的南极,指南针的南极永远指向地磁场的北极。我们的祖先发明指南针后,人们才开始了解地磁现象,并用之辨方位、定方向。航海家用它来导航,测量家用之于大地测量,堪舆家则用之于寻找“龙脉”的“生气”和接纳明堂外气。

地球磁场不但可通过指南针依之定位定向,更重要的是,地球磁场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于诞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生命的实质就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停止是生命体终结的标志。

新陈代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离不开生物电的控制和参与,大多数生物都需要依靠电磁现象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人类的思维活动更离不开它。可以说,没有地磁场,地球上也就可能不会有生命,最起码不会有那么多的生物种类,更不会有具有高级智慧的人类。磁场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一定强度且相对恒定的磁场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磁场对电波、无线电波、带电粒子和光等具有波粒二重性的物质都具有改变其运动方向的作用,X光机就是通过磁场对X光进行聚焦的,光学显微镜用磁场来控制光的运动方向,大型的粒子加速器也同样离不开磁场的控制,……,磁场具有将电能转化成能量的作用,电动机、电磁铁的原理也基于此。由此可知,人类生存、生活环境与地球磁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堪舆学所说乘的“生气”同样与地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谓的“龙气”、“地气”实际上就是地球磁场和地电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场。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磁场方位,能量场的强度也就不一样。古人经过长期观察,总结了大量的实际经验教训,发现不同的磁场方位和不同的地形地貌结合对人类身心健康存在不同的效应。杨筠松用毕生精力对此进行了系统总结,终于找到了这种规律——在同样地形地貌的不同方位上,只在某一个方位上存在最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生气”,并将其标注在罗盘上,这就是地盘和附在其下的七十二龙盘。从此以后,原来的日景方位定位系统从堪舆术中完全退役,让位于磁方位定位系统。

二、为什么消砂要用人盘、纳水要用天盘?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除了依赖太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水、能源和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外,还依赖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以微波为主的综合能量场,它是各种生物遗传基因密码排列组合的主控制程序。植物、动物和人类的遗传基因为什么都是双螺旋结构?这显然是宇宙双螺旋微波辐射场的杰作,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千奇百态的遗传密码是由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双螺旋微波场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物理、化学和数学规律排列组合出来的。

古人早已发现了这种场的存在以及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巨大作用,将它称之为“气”,古时叫做“炁”。几千年来,堪舆家手拿罗盘,观星望斗,踏遍青山,天天与之打交道。但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一直没有明白他的准确身份和科学原理。

原来,宇宙空间并非真空,太空中充斥着各种物质和能量。地球上每时每刻都要接受来自太空的各种宇宙辐射,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双螺旋微波辐射、各种射线、无线电波、中微子流……,甚至还有黑洞暗物质不时穿透我们的身体等等。这些来自太空的远方客人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在地球磁场这个魔术师的控制下,加上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水体的反射、吸收转化,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形成强度不等的以微波场为主的综合能量场。综合能量场的强度与人类生命生理机能的适应域值完全相一致的分布区域,就是堪舆学所说的“风水佳地”。这类区域一般都具有山环水抱、山水有情的特点;两者相接近的区域就是“平安之地“;综合能量场与人类生理机能不一致,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危害的区域则是“凶地”,这类地区的地形地貌的特点是砂飞水走,山水无情。

杨筠菘生活在唐朝,赖布衣生活在宋代,那个时候微波辐射的理论还没有问世,我们不可能苛求古人也能明白这个科学原理。杨公、赖公根据自己几乎足迹踏遍全国的大量的堪舆实践,发现使用子午针消砂纳水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误差值,通过反复推算和验证,终于得出了砂水与坐向之间各存在7.5度误差的结论,并依此分别创制了天盘和人盘,天盘用于纳水,人盘用于消砂。实践证明,杨、赖二位堪舆祖师的结论是正确的,他们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宅、古墓历经千年而不衰,三针的理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在封建时代封闭式的教育传艺体制下,堪舆术的传授方式是带徒密授的形式进行,加上交通、通讯手段的落后,杨筠松、赖布衣虽然名传于天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堪舆理论和操作技术却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与社会对堪舆术的需求远远不相适应。宋、清时期,大批失意的书生秀才和卜卦师、算命师、僧人、道士纷纷改行从事堪舆业,他们虽然不懂堪舆理论,但他们有丰富的易经知识和社会阅历,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对古墓、古宅的调查了解,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各自独创一套堪舆理论和操作手段,著书立说,自成体系。他们由于没有师承,没法正确理解杨、赖真实意图,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释天盘、人盘。从而制造了一团千年迷雾。

很多人把天盘说成是日景方位,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日景方位就是地球的正子午方位,在北半球,测量所在地当地时间中午12时整,太阳正居南方;南半球则恰好相反,中午12 时整,太阳位于正北方。由于地磁南北极不是与地球南北极重合,而是存在一个偏角,所以地磁方位必定随着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高达25~50度;在经度与磁轴平行的地区,磁偏角为零,磁针的南北极正指地球的南北方向。杨公虽然生活在赣南,但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大地,且赣南各县的磁偏角也不尽相同,杨筠松、赖布衣无论如何也不会粗心到这种程度。因此,把天盘说成是日景方位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同样,人盘也不是人们说的天星方位。现在的天星方位与地球的真子午方位几乎重合。而且,天星北极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长河的流动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由于“岁差”和“章动”的缘故,每25800年,天极星就要在五个星体之间循环值班一轮。

   那么,天盘、人盘的设置到底有什么根据呢?有没有办法破解天人二盘的天机呢?有的,宇宙双螺旋辐射场理论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开这个千古之迷的最好钥匙。对称的双螺旋微波是由旋转方向相反,传输相位相差90度的两束微波组成的。从人的视角度所看到的逆时针方向的左旋,从发射源来看是右旋。按照习惯,我们一律从视角度上来定义左旋、右旋方向。按照周易理论,“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左旋属阳,右旋属阴,山属阴,水属阳。当微波到达山体表面时,由于左旋的阳性微波与地球的自转方向同向,不能由山体反射到测量点上来,只有右旋的阴性微波因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才有可能通过山体的反射传输到测量点附近。可以想象得到:当右旋微波到达我们测量的某一个点时,是向右倾斜进入的,其切入方向与测量线的铅垂面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右偏的夹角。要想准确测量其所在位置,测量线就应该相应向左边移位调整,才能与测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所以,赖布衣将测量山体(砂)方位的人盘左旋7.5度是完全合理的。江河水体的性质是常动而不静,由于微波遇到动态物体时存在多普勒效应,也就是指动态物体有移动改变微波相位的作用。水对微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相位后移的微波被水体吸收转化位能量,相位前移的微波才有可能被反射。换句话说,我们测量到的是相位前移的微波反射位置,显然,它的真实位置是在测量线的左边。所以杨公将纳水用的天盘右旋7.5度确实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自水体方向反射来的微波场能的状况。来自山水反射的阴阳二性微波场就是堪舆学所说的“堂气”。——这就是天盘右旋、人盘左旋的奥秘和天机之所在!天盘、人盘的设置是非常正确的。